海天遊蹤(23期參學心得)

  回目錄
 
 

.張月珍 自覺行佛 發心立願

「一日之計在於晨」晨起課誦,調整身心是佛門儀軌中最莊嚴的一幕,或著修道服,或著海青,挺直腰桿,舉足輕盈,緩步邁前,留意足下原來有天地。心是隨著步履而動,或是隨著狂奔的意識四處馳走呢?
猶記初至佛光山,在天露微光,破曉時分,於大雄寶殿前見筆直行進的行伍,瞬間為這莊嚴優美的場景所震懾。當時不知佛門威儀,不解佛門規矩,只知對美的感動油然生成。所謂靈山勝境,佛國淨土是體現於此時!
今日在此,學穿海青,學習不被外相所牽絆,學習重新觀照起心動念,更深刻明白行住坐臥才是功課,穿衣吃飯何等輕易。隨順本能習性,舉手投足,任性而為,何難之有。今日方明白,絆倒自己的不是累贅的海青衣衫,而是自己混亂的內心。
過堂時跌落的筷子,清脆的聲響,彷彿棒喝敲醒內在沈睡的心靈,讓自己羞愧、厭惡、悔恨,還是自省之「啊!心又朝那裡飛馳了!筷子是如何跌落的呢?」自無知而入,自覺醒而出,都有乍見新生的喜悅。
晨誦「勸發菩提心文」是檢視己心,確定目標的時刻。菩薩道難行,當行,然菩提道心何由不退呢?「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為堅。」原來,心意識為王,可以領著混沌無明,不知所已的妄我,上天入地,胡亂奔馳,若不以菩提為心要,開發己靈,難道這一生就任其;茫然往返,再陷輪迴的迷惘之中嗎?
小願小成,大願大成,願自己學會如何發願,迴向!
 

 
  .許玉蓉 走進勝鬘 遇見自己

人到中年,是該回顧自己這一生所走過的路。回顧我的一生有苦有樂,有悲有喜,有幸與不幸,無論是苦樂悲喜、幸與不幸,皆已如過眼雲煙,正如孔子立於江邊,見江水滔滔奔流時所發出的浩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多麼睿智又令人警醒的智者之言啊!在時光之流,我承載過些什麼?深心眷戀的又是什麼?忘失了什麼?汲汲營營想拾取的又是什麼?人生有無數的答案及選擇,正如 江上的舟帆,有著不同的航行方向,我想自己最大的幸運是一生中,不論在那個階段,冥冥之中皆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因緣,促成及指引我航向淨土,而且義無反顧。  
報到成為勝鬘的一員,是諸佛菩薩在今生送給我最大的一份厚禮。這份厚禮讓我惶恐到只能以更加勤奮的學習態度來回報。
前幾天,悶熱的天氣,加上長袖厚重的修道服,讓我每天流了好幾身的汗,新的羅漢鞋把腳後跟都磨破了,又加上晚上睡不好,睡眠不足,體力和精神受到了考驗。即便如此,我仍是強打起精神告訴自己,這一點點的磨難算什麼,和釋迦牟尼佛、星雲大師、古聖先賢受的苦比起來,我現在的苦境真是微不足道,小巫見大巫啊!
每天的課程與安排,都精彩可期,每位上課的教授與法師都學養豐富,言論精闢,體悟真切,用全生命在上課,句句擲地有聲,時時發人深省。每一節課都令人期待,每一個講題都充滿驚喜,重做學生的我彷彿一塊乾渴至極的海棉般,吸取每一堂課流溢而出的法水。
除了上課以外的時間,我規定自己拜佛、誦經、打坐、持咒、唸佛,不可懈怠,入寶山豈有空手回的道理呢?絕不!在佛光山上,我要發揮最勇猛的求道之心,讓自己滿載而歸!
 

 
  .洪美珠 豐富課程 深度之旅 
第23期勝鬘書院開班囉!第一次針對女性教師所開辦的覺性之旅課程,難遭難遇的因緣。感恩大師慈悲,給予我們這些平日忙於教學的女性,有重新認識自己、學習充電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兼顧世間法與佛法的薰修。
書院精心安排了許多精彩實用的課程。不但住持培和尚於百忙之中抽空為我們授課,教我們如何從內涵、事業、人才、制度、團隊…各方面看到佛光山的過去、未來,讓我對佛光山有了更深的認識與了解。高齡八十二歲的大師親自跟我們開示,將他人生中許多寶貴經驗與我們分享,鼓勵我們珍惜生命的活力,要有信心、要精進、有智慧、要飛揚,不論環境如何,自己要支持自己,自己鼓勵自己,提起力量,並告訴我們修行其實很簡單,只要每天講三個人的好話,做三件好事,想三個好人的事蹟(不論古今中外人物皆可),使我們從身、語、意不斷培養正面的能量,創造內心的快樂……長者的慈悲親切深深的打動我的心。
從西方宗教的生死觀談到東方儒、釋、道對死亡看法,慧開法師很有系統的讓我們認識生死這一重要課題,明瞭生命的無常與法身常在,內心有一份踏實感,在每一期有限的生命做無限的經營、規劃。談到面對死亡時的態度,慧開師父更傳授我們他的不傳之秘,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認識死亡。這真是一場豐盛的心靈饗宴,令我受益良多。
而吳欽杉教授從一位在家佛弟子的身分談自己學佛的過程以及佛法帶給自己的助益並進而以佛法利益他人。聽他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除了生動有趣,也給了我們最好的示範。自利利他的菩薩精神,體現在平常生活之中。
慈容師父熱情的教唱佛偈;如常法師教我們如何將美學融入生活?如何覺察當下?保持對美的覺照;永東法師的心靈解脫之道;滿庭法師與我們閒話家常,以及尋山過程中遇到的師姑、法師、所有一切的人、事、物,都令每一天的學習充實而動人,尤其師長的悉心照顧、護念,令我充滿感恩之情,興起「何德何能也?」的慚愧心。
感恩佛陀,感恩大師,感恩成就這一切的所有因緣。阿彌陀佛!
 
 
  .歐檍倩~~動靜一如 人間修行 
佛光山上的法師能動能靜。靜在威儀、修持,動在思想活潑、創意無窮。佛光山重教育、文化,不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成果不是顯而易見,但影響卻深遠流長。也因為如此,法師們個個學有所長,都是我們的善知識,貴人。
簡單卻深具意義的開學典禮,揭開了課程的序幕。第一堂課:寺院建築之美,由如常法師主講。馬上就給我一個震撼彈,來山上很多次,法師問的問題卻一個也回答不出來。也提醒了我,要用“心”來看佛光山,不要只是用“眼”看外表的輝煌建築,要看內涵,看制度…。住持心培和尚也在百忙之中來為我們上課,讓我更了解大師蓽路籃縷開創佛光山的艱辛,並了解佛光山的四大宗旨。最難能可貴的是與大師接心,那麼近距離的和大師對談,有如和家中慈祥的大長者聊天。大師勉勵大家實踐三好運動,並解說了做法:每天對三個人說好話,每天做三件好事,每天想三個好人(偉人…)。簡單易行,若能持續,一年必能收到弘效。慈容法師活潑的佛教詩偈教唱,提醒了我們多元的教學方法。這次回去,我也要好好的利用這方法,把好的偈語教給學生,讓他們受益。永東法師的生命教育-談心靈解脫之道,提出了三個問題,直指核心。慧開法師自信爽朗的教學,從西方宗教介紹到東方宗教,令人一目了然,何者較為究竟。
吳欽杉教授以一個在家居士,分享其學佛歷程、經驗,提供了我最佳的典範。參觀大慈育幼院,蕭院長充滿活力的分享,令人感同身受,也祝福院裡的孩童們快樂長大。課程中還安排了巡山活動,我是第一次到普賢殿和大智殿,真是難遭難遇。因大智殿每年只開放兩次,春節和水陸法會,平時是不可進入的。而普賢殿的慧義法師說大約來山的人只有十分之一會到普賢殿,以前我就是那十分之九,今日終於成為十分之一內的人了。巡山的分享也豐富有趣,各組精采的報告,令人如同身歷其境。
雖然在生活作息上才漸漸適應,但心靈上卻早已充實滿滿,相信接下來的課程精采可期,真令人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