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集錦

第十九期宜興參學報導
  第19期勝鬘海外遊學課程-大覺寺 回目錄
  97/04/24
第19期勝鬘書院同學4月24日抵達宜興大覺寺,4月25日由主任慧倫法師教授「人間佛教本土化」,介紹宜興大覺寺的沿革及大陸弘法的現況。此外,慧倫法師並帶領同學參觀大覺寺美術館,介紹星雲大師的出家因緣與弘法事跡,同學們表示,能親自造訪佛光祖庭,是難遭難遇的因緣。勝鬘書院日後還將邀請滿觀法師教授經典導讀與佛教藝文、符芝瑛小姐暢談《雲水日月》、蘇州嘉應會館美術館總經理江芳妮談佛教藝術、賞析「鑑真東渡」影片,並邀請當地教授談宜興的陶瓷、歷史文化與佛教發展等。
 
  勝鬘書院第十九期-參訪棲霞寺  
  97/04/28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於4月28日由妙紀法師帶領同學前往棲霞山寺參訪,由住持隆相法師為同學授課開示,並送給每位同學親筆毛筆真跡,並說明為大師之法子,十分敬佩大師,是具有超乎常人的思唯,考慮的事別人都想不到,有著契而不捨的精神,例如大師可以用簡單易懂的話語解釋: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善美的、淨化的,而棲霞寺是十方叢林也是大師出家之處,大師在此生活六年。
隨後由監院諦如法師為同學詳盡解說整個棲霞寺之歷史緣由。棲霞寺是南京現存寺院規模最大的,毗戶寶殿內供奉毗盧遮那佛,梵天和帝釋兩天王侍立左右。二十諸天神木雕像分列兩旁,左右側供奉隋代阿彌陀佛和唐代石雕觀世音菩薩,佛龕為清代故宮舊物。它位居棲霞山風景名勝區,又名攝山,有“第一金陵明秀山”之美稱。明代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棲霞寺為六朝古剎,建於南朝高帝(公元479~482年),由平原居士明僧紹,號棲霞,舍宅為寺,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寺中高僧輩出,因廣傳佛教三論(三論宗是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依據),而成為三論宗祖庭。唐初,棲霞寺與山東靈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國清寺並稱為四大叢林。清咸豐年間遭戰火破壞,清初明末(1919年)宗仰(臨濟宗第四十四世)、若舜和尚相繼修復。
諦如法師為同學介紹棲霞寺近代幾位高僧,宗仰上人、若舜和尚和寂然大師。宗仰上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高僧,精通佛典、儒經,擅長詩書、繪畫,通曉英、日、梵文。清末在上海愛儷園頻伽精舎弘揚佛法。因倡言革命,為清廷通緝,避居日本,與孫中山結為知己,支持孫中山革命。1919年宗仰上人發大願復興棲霞寺,孫中山先生捐銀幣萬元。宗仰上人被荆斬棘,為棲霞寺中興之祖。
若舜和尚(1881~1943)繼承宗仰上人遺志,歷盡千辛,復興樓霞寺。1930年在香港創建棲霞下院鹿野苑,所得善款全數用於重建。寂然大師(1893~1939)於若舜和尚在香港募款期間,將棲霞山寺一片廢墟復建為金陵首剎(棲霞山寺在明清僅排名6、7名),所用磚瓦皆自己燒製。1937年日軍侵華設”佛教難民收容所”,救了23000多人。棲霞寺有明征君碑、舎利塔和千佛岩石窟群等重要文物。諦如法師慈悲開放讓同學繞舍利石塔三匝,舍利塔首建於隋仁壽元年(601年),相傳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數百顆,登基後有意重興佛法,便在全國建塔83座,此塔便是83座的第一座。原為木造,至南唐時改建為石塔,全塔高18.74公尺,各級均有佛教浮雕,為八面五級密檐式,立於八角須彌座式的塔基上,後為太平天國所毀壞。
千佛岩是江南僅有的佛教石刻藝術,開鑿於南齊永明二年,僧紹之子仲璋與智度禪師招工鎸刻,歷時22年,至明朝歷代都有增鑿修繕。現存大小佛龕254個,佛像515個,或坐或立。第21號窟,主尊為無量壽佛,高9.3公尺是棲霞寺千佛岩最大佛像。兩側為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高6.8公尺,為隋代遺物。接著由副當家靈山法師帶領同學到天開岩(又名唐公岩)的乾隆行宮遺址,康熙和乾隆皇帝南巡時皆到過乾隆行宮遺址,為嫔妃們遊憩補妝台,毀於咸豐年間(1855年)。再到歷代宗祖塔林,瞻仰古德遺行。明征君碑是集書法、雕刻和地質標本為一體的碑中珍品,也是江南唯一保存完好的唐碑,碑中含有2.8億年前的海百合莖化石2萬多個,建於公元676年,為紀念南齊隱士明僧紹舍宅建寺而立,由唐高宗李治撰文,記載棲霞寺之建寺歷史。碑之另一面“棲霞”二字為李治親筆,為獨特六龍盤額之造型。隔天4/29,參與棲霞寺早課,課誦內容為楞嚴咒。下殿後,體驗過堂。隨後,離開六朝勝跡、千佛名藍的攝山棲霞寺。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同學-參觀陽羨茶園文化博物館  
  97/05/02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同學於5/2前往參訪中國宜興丁山陽羨茶園文化博物館,由張柄川館長帶領介紹,以及參觀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由館長周曉東先生贈書接待,進行一場文化藝術之旅的學習課程。
千古以來,中國人有品茶文化,在參訪宜興(丁山)陽羨茶園文化博物館,宜興茶已有二千年歷史,曾為唐朝貢品,別名貢茶,宜興古名陽羨,而在唐朝有一句對聯說:天子須嚐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意味著宜興茶是如此的崇高尊貴,在唐朝古人盧仝是最早發現宜興茶,對飲茶有獨特見解,將飲茶感受描寫的出神入化,悟出茶道。做出一首”七碗茶”茶詩: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䁷兩腋,習習清風生。為後世喫茶人多愛與盧仝相比。而文化記載茶的資料很少,但品茶文化卻為普遍,流傳至今。
 
  第十九期勝鬘書院了解宜興文化與藝術  
  97/5/03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課程於5/3由江蘇經工學院教授蔡力武講授「宜興文化」。蔡力武教授年青有為,學識淵博,從宜興的地質條件、動植物、歷史人物及文物,循序漸進、井然有序,嚴謹中不失幽默。同學們聽到欲罷不能,從中快速理解到宜興的文化。
中國最古老的茶在四川,但最有名的茶則在宜興。福建的大紅袍於明中葉才稍有名聲,宜興的茶在唐朝已很有名,很多人寫了許多茶詩,其中「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未敢開花」更是宜興茶的最好寫照。也因為有了茶,才有壼隨之產生。宜興像一片荷葉漂浮在水面上,古稱水浮地;三面為太湖、滆湖、潮湖所環繞。
宜興百花潭的水極為質優,曾撈上重45公斤的老鱉。宜興的太湖石為青顏色含碳酸鈣,有益植物生長;中國園林的石頭多採用此石頭。宜興陶器有7000多年歷史,以陶都著稱於世。宜興是中華文化最早發源地,宜興人講話是用四個字,例如,斜著順倒,每年很多大學來宜興考察語言和文化!孫權13歳時,便在古稱陽羨現為宜興之地當縣令。宜興人具有人性,當岳飛被秦檜害死後,岳家人皆留在宜興,後來岳飛的孫子當了宜興的縣令。明清文人多集中在宜興,對宜興文化起了發展作用。徐悲鴻把教育進行量化,將美的教育做最大貢獻。文革以前宜興的廟宇有600間。中國第一部武打電影「火燒紅蓮寺」的紅蓮寺就是宜興的善覺寺。南中國最古老的碑為國山碑,已有2000年歷史,於三國時代大地震時,才顯露出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發生在宜興,因宜興有一個馬家莊。蘇東坡與紫砂壼的誕生有關,紫砂壼簡化喝茶的程序。歐陽修、王安石、范仲淹和蘇東坡等人為了好山、好水、好茶、好人而來宜興。紫砂陶是宜興特有的陶瓷工藝品,始於宋代,盛於明清。
5月4日由中國民間美術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徐藝乙教授「中國民間藝術」,內容搭配許多圖片做講解,讓同學可以一目瞭然。原始藝術已有7000年歷史,分為民間美術、宗教美術、文人美術、宮廷美術和民間工藝及民俗藝術。美術造物歷史有3500年,依功能性分類可分為:「自悟性、副業性、職業性、作坊性(批料生產)」。
中國民間美術的定義為:「廣大勞動人民創造了自己階層的文化,人們習慣於把表達這種文化的造型藝術,稱之為民間美術或民間工藝與民間藝術。」民間美術分為動態和靜態的美術。從價值性可分為:「藝術、文化、實用、歷史、經濟、科學」。從特徵性可分為;「原發性、集體性、承傳性、區域性及工藝性特徵」。民間藝術品分九大門類:「民俗信仰、建築陳設、衣飾穿戴、生活器用、生產勞動、傳統商業、環境裝飾、戲曲表演、遊藝競技中的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包含口頭文學、表演藝術、民俗節慶、宇宙自然、傳統手藝藝。1970年由聯合國提出,於2000年實施,有70個國家簽訂,但美國沒有簽訂,因為它僅有200歷史。
 
  第十九期勝鬘書院認識水上絲綢之路課程  
  97/05/06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同學於5月6日請到南京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長賀云翱為同學講授「水上絲綢之路」課程,賀所長是東南文化之創辦人,專業為考古及古董。賀所長堅持不當官,是一謙謙學者,對於自己生命歷程所發生的事,隨時審視自我,了知因果輪迴報應,充分實踐了佛光四句偈中的「慚愧感恩大願心」之人格特質。他曾花三年時間走遍南中國100個縣,看遍中國佛教寺廟。他認為佛教遠超過人心所能想像的。賀所長於1999年被列入中國“全國十大發現”之發現者之一,他發現了梁武帝時期中國最早的鍾山祭壇(每年春天由皇帝帶領大臣感謝天地的神聖場所),佔地有一萬多坪米。賀所長也曾參與過棲霞寺千佛岩的修護工作,起因為民國24年時,若舜和尚重修石窟佛,將千年古石佛用水泥重塗了一層,賀所長發願將水泥剝開,讓佛像原貌重現,共完成了15個窟,因而被列為國寶。
賀所長更發八個月時間,協助考古、設計重建南京南郊的將軍山有龍泉寺,為唐朝法隆禪師(創立牛頭宗)之再傳弟子所建。寺廟雖不大,但設計很精緻,有兩個假門,其中一個門叫”空門”象徵博大的世界。賀所長提到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許多文化,其中佛教文化尤為發達。佛教為中國首次大規模吸收外來文化,南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下事例可為驗證:
1.江南地區最早的佛寺建初寺(東吳)在此誕生
2.是江南地區最早一批佛經的翻譯中心和傳播中心-東吳時期
3.出現唯一集皇帝菩薩、大佛學家與全國最高統治者於一身的梁代皇帝蕭衍
4.這裡,最早由梁代皇帝發佈命令要求佛教徒持戒斷酒肉,素食重此成為僧人的生活特色
5.南林寺是比丘尼最早受戒之地,比丘尼獲得了與比丘同等佛教地位
6.佛教傳入古代百濟國(韓),又由百濟傳入日本的發源地(東晋、南朝)在東亞具有佛教文化 重要傳播的崇高地位。
7.文心雕龍是在鍾山的定林寺誕生的。
賀所長最後總結:佛教提倡真、善、美、愛,反對假、惡、仇、恨。佛教是控制外境,開發內心的。人的內心世界如同泰格爾說:「比天地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毛澤東對佛教亦是肯定的,他說:「我們再把眼光放大,要把中國,把世界搞好,佛教教義就有這個思想。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渡眾生,是代表在印度壓迫的人講話,為了免除眾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們共產黨人合作,在為眾生即人民群眾解除壓迫的痛苦這一點上是共同的。」同學會後並與所長互動座談表示受益良多讚嘆所長之寶學。
 
  第十九期勝鬘書院參觀歷史名人館  
  97/05/08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同學於5月8日前往國家4A級旅遊區-龍背山森林公園。龍背山森林公園的森林覆蓋率有95%以上,有荷蘭風景區,美不勝收的薔薇、杜鵑、桂花園等。另有「歷史名人館、科教館、文藝名人館」,展示歷代先賢才智懿德。透過解說員的講解,同學理解到宜興是教授之鄉,宜興藉的教授約有一萬人以上,例如,曾任台灣大學校長的虞兆中教授。其中有一位錢秀鈴女士現年95?,於二次大戰期間解救了100多位比利時反法西斯戰士的生命,被比利時政府授予“國家英雄”稱號,並有一條路名為“錢夫人路”。大陸電視連續劇「蓋世太保槍口下的女人」之主人翁即為錢秀鈴。回顧當時,她是挺著大肚子,不畏艱難,一心只為救眾生,對於這些獲救的生命,可以說是觀音菩薩的示現。
接著來到宜園參訪,它是宜興市委書記蔣弘亮先生推薦到宜興必訪的國家級旅遊景區AAAA級團氿(ㄐ一ㄡ﹀)風景區(大陸的旅遊點有分等級,最高為5A),因此同學得以有此因緣到團氿(宜園)風景區一遊,並了解宜興對於開發休閒旅遊景點的用心之處。
氿是介於河及湖之間,比湖小但比河大。宜園由三氿(東、西、中)組成,宜園將宜興的陶、洞、竹、茶,與小橋流水及古典的亭、台、樓、榭做結合,而成為現代江南園林,全園綠化,四季常綠。同學都覺得宜園有揚州瘦西湖的味道,卻又有宜園獨有的特
質,例如,八卦生肖廣場中立了十二生肖造型,同時註記了各生肖的特色(優、缺點),並提醒自己保有優點,改進缺點。另外,松山勸學廊則有22個勸學故事,園內的橋以”和”字開頭,如:和悅橋,主要指宜興人要有寬宏、包容的博大胸懷,身為佛弟子的勝鬘同學不僅要心如大海,更要時時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信心、給人希望。
 
  第十九期勝鬘書院戶外教學前往參觀鴻山遺址博物館  
  97/05/12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同學於5/12日前往無錫參訪,由大覺寺顧問蔡琨(原上海崑曲學校校長)南京物院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萬俐和蔣素華教授夫婦陪同前往中國吳文化博物館和鴻山遺址博物館(雙館),並安排吳越文化規劃開發保護辦公室講解員為同學導覧。
吳文化的範圍是以今天無錫、蘇州為中心,吳文化博物館以文字、圖像、模型呈現吳越文化。鴻山遺址是春秋戰國時期長江下游吳越文化的墓葬類遺址,出土有禮器、玉器、樂器等,鴻山遺址博物館有遺址模擬展示區及現場展示區等。其中「琉璃釉盤蛇玲瓏球形器」是由八條蛇構成,蘊含著神秘的力量。「陳璋壼」為一完整、豐富的古文物,龍穿梅(花)乃採透空青銅器成形技術,是鎮館之寶。鴻山玉器代表著吳越最高等級的玉器,“鳳形佩”則為中國最早的微雕。透過這樣的參學,讓同學深刻且具體地了解到太湖地區的吳越文化史。
 
  第十九期勝鬘書院參觀靈山大佛  
  97/05/12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同學由妙紀法師帶領於5/12前往無錫靈山勝境參觀,無錫靈山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朱嬿副總招待,並介紹靈山勝境進行中的工程規劃,以及發展旅遊事業、弘揚佛法的中心目標,十一月份並將在此舉辦世界佛教論壇。朱副總也讚嘆星雲大師的願力與智慧,創辦佛光山的佛教文化傳播事業,如:人間衞視等之宏觀視野。
靈山勝境的靈山大佛高88米,為世界最高的青銅佛。適逢佛誕日,能觀看到中國最大音樂噴泉景觀”九龍灌玉”呈現佛陀誕生瑞相意義非凡。當水柱升到一定高度時,小悉達多太子便從開放的蓮花中出現,令現場觀眾心生歡喜。同學飲用噴出的八功德水解渴除病。「青銅壁降魔浮雕」呈現釋迦牟尼佛降魔除障,坐禪悟道之事。「阿育王柱」刻有尊重佛法、勸善斷惡等文字內容,牆面上有警世十六大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來到號稱“天下第一掌” 高約11.7米,為靈山大佛原比例之佛手前,同學摸著佛手繞一圈,將福氣智慧接引回家。靈山勝境的主軸為唐貞觀年間的「祥符禪寺」,當初是為了修建寺廟而建大佛的。祥符禪寺保留著一顆1300多年歷史的鎮寺古銀杏樹。江蘇省緣源書畫院副秘書長正平法師帶領同學搭電梯到靈山大佛(內裝有298根隱雷針)腳下摸佛足,祈求一生平安如意。佛腳底層為靈山佛教文物博覧館,展示非常多珍貴稀有之佛教文物、信仰及實體,例如:萬壽山五百羅漢堂木金雕作品。同學在靈山勝境看到的東西都是創意十足,雄偉性群冠中國。每年約有百萬人次的旅客,為的是觀看靈山大佛以及獨一無二的二足尊、佛陀出生、降魔說法和涅槃之創意規劃。佛教並不是用來觀光的,佛教是用以淨化人心的,俗語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勝鬘十九期的同學,除了開眼界看大佛外,更了解到“佛在汝心”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的道理。
 
  第十九期勝鬘書院參觀民間藝術博物館-惠山泥人  
  97/05/12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同學於5/12日來到「民間藝術博物館」參觀,由無錫惠山泥人廠沈誼經理為同學介紹。惠山泥人有500年歷史,泥人取惠山周圍烏泥捏塑而成。是父傳子、師教徒、家族相授、世代相襲的民間手工藝品。工藝美術大師彩塑工作室展示有工藝大師之作品,生動活潑、出神入化,不論是上色或未上色,皆別有一番特色。此地之參訪,讓同學深刻感受到民間藝術的藝術、文化、實用、歷史、經濟等方面之價值性。
 
  第十九期勝鬘書院朝山修持回向四川受難者  
  97/5/17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同學於近日與佛光山大覺寺全體住眾,為四川災民祈福祝禱,除了諷誦地藏經功德回向,並於早晚課誦念星雲大師「為四川大地震祈願文」,祈願四川大地震受難者,生者消災免難,亡者往生佛國蓮登九品外,也特於今日(5/17日)清晨六點舉行「朝山修持活動」,由大覺寺監寺慧倫法師勉勵同學,將此功德回向能讓生者與往者都能離苦免難。
勝鬘同學在殊勝的佛光祖庭內進行朝山修持後,紛紛有感而言:畢業於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林汝毓說:第一次來到佛光祖庭朝山,每一拜皆是為四川地震所有的受難人民祈福,這是生平身心完全只為他人,體驗到您我生命是共同體的感受;現任中山大學研究生助理的劉書雯表示,雖然無法親臨現場救災,但希望透過朝山修持盡一點微薄之力祈願佛陀給他們力量,讓他們在身心靈上脫離生離死別的悲慟,早日走出陰霾;同學從這次朝山上也希望未來再有機緣到大覺寺朝山,在信仰上也能盡一點力量來幫助苦難的人。
 
  勝鬘書院5月19參學課程  
  97/05/19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十九期於5月19日在宜興大覺寺邀請鄭石岩教授主講「禪與心理健康」講座,鄭教授以豐富的諮商經驗,指出現代人的困境語與生活特質,1)不外是競爭而產生敵意、2)貪求效率和成就帶來焦慮疲乏、3)因面子和自尊產生沮喪和自大、4)因顛倒思考把生命當成手段,追求當成目的、5)由於心理不健康的情緒因素產生悲觀焦慮敵意,而「禪」就是一項能讓我們落實在生活中,放下執著扭轉困境的法寶,禪能讓我們的心靈開啟,隨緣學習成長、創造幸福,即使面對景氣低迷,我們也能積極正向地面對挑戰。
鄭老師說明禪的本質:是淨化、實現和喜樂,慈悲與智慧的人生(悲智雙運),帶來生命的微笑,就以美國紐約Eastchester Public Schools的實驗禪產生對於學習的成效,1) SCI 課程 (Stanford University)2)Eastchester 學區的實驗結果是:•成績提高•學生與學生相處和諧•與父母和教師衝突減少•濫用藥物減少,而對於心靈的啟發效能是:產生直覺 (direct perception)、冷靜的覺察 (restful alert)、純淨的智慧 (pure intelligence)、內在的自我 (innermost self);最後總結論說明坐禪是一種對心的訓練,禪定化作般若,行於行、住、坐、臥,禪定是身心健康的根源,也是心理調適的關鍵,是情緒和感情生活的調適妙方(覺有情的人生),透過禪能成就大乘菩薩精神,最後同學也向老師請教在禪修上的問題,場面互動熱列。